''冬至''又稱為''至節'',因為它是''陰極之至''和''陽氣始至'',也是''日行南至''的節日。又由于冬至過后,新年就在眼前,所以又有''冬節大如年''的說法,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。
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長的一天,此后,白天慢慢變長。因此,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,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。話說在冬至這天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飲食習俗。除了吃餃子和湯圓,你的冬至味覺記憶里還有啥?
在北方,冬至日這天必須要吃餃子的,據傳說,當天如果不吃餃子,在這個冬天,是要凍掉耳朵的,所以人們會聚在一起包餃子,吃餃子,話團圓。
而在我國南方地區,民間則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的說法。冬至吃湯圓,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湯圓也稱“湯團”,冬至吃湯團又叫“冬至團”。“冬至團”可以用來祭祖,也可用于互贈親朋。
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,姑蘇地區有俗語云:“冬至如大年”。傳統的姑蘇人家,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,冬釀酒是一種米酒,加入桂花釀造,香氣宜人,御寒又暖胃。
在寧夏有個習俗,冬至這一天喝粉湯、吃羊肉粉湯餃子。不過在冬至這一天,羊肉粉湯不叫羊肉粉湯,而叫另一個古怪的名字——“頭腦”。
而在湖南,冬至這一天的話,主要的習俗就是要吃糯米粉配腐乳。當然還有吃湯圓的。好像每家過的也不盡一樣。
在四川東部地區,冬至這天則流行吃羊肉,有一種說法是冬至吃羊肉不怕冷。成都、簡陽一帶更是喜歡冬至吃羊肉。
在山西高平,除了吃餃子,記得以前有摔南瓜的風俗。小時候在外婆家,每到冬至早上,我們還沒起床,外婆就踩個凳子,把一個圓南瓜放在柜子(大概有2米多高)頂上,讓它自己滾下來,只聽“砰”的一聲,摔得稀巴爛,中午就用它和餡吃角子(以前農村條件不好,只能是素的,素的叫角子)。
冬至,這一天白天最短,這一天思念最長。在外漂泊的你,最想去哪吃那最美味的食物呢?或者你們冬至還有什么其他的習俗。一并在留言區分享給大家吧!